·1·
·2·
随着2016年北京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新鲜出炉,以及相关修缮工作的持续推进,老北京的胡同一时间竟成了全国人民密切关注的焦点。我想,其之所以能够成为焦点,一是因为胡同承载着老北京上百年的历史记忆;二是因为我们很快就会永远地失去它了。也许,尘世间,真正地去怀念一个人、一座城的最好方式,便是以最平静的心态去承受那份失去之悲。所以,作为一位“老北京’,我想用所有可能的方式将胡同的记忆保留下来;作为一名摄影师,镜头给了我最好的方式。坦言之,我爱北京,也爱摄影,若说最爱的,便是我镜头之下的这座城……是啊,点点滴滴,滴滴点点,都是你,剪之不断,挥之不去,那深深浅浅的光影与印记……最是你,我那魂牵梦萦的故乡,生我养我的地方,北京呵,北京! 一图:胡同里的耄耋老人。二图:再见了,我的胡同。。。
·3·
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
·4·
街里街坊的,碰了面,习惯打声招呼,问一句:“二哥,吃了么您呐?”
·6·
一个院落门道墙上的“创建商山会馆记”保存完好,院里的老人说:经常有人来这里沓字。
·7·
·8·
·11·
图11——图14是老墙根胡同39号,解放前妇孺皆知的老字号“荔馨酱园”。
·12·
·13·
院里这户人家早已人去屋空,门上的烟囱依稀可见当年的炊烟袅袅。
·14·
一处老宅光影。门上的锁还是新的,我猜,应该还有人住,或者、就是存了些家具物什在里面罢。
·16·
·18·
·19·
·20·
有没有想起,“大宅门”。。。但是无论什么,都抵挡不住时间的流逝、时代的更迭呀。。。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这是一种必然。
·21·
·22·
老宅:只消看看这门槛,就知道上面曾经跨过多少人了。
·23·
·24·
在这恍若一地废墟的残砖断瓦上盖上纱网,是为了防止此地大风天扬尘过甚,影响附近城区的空气质量。
·25·
在光与影的交叠处,我们可以看到宅院里老旧的报箱。
·26·
·27·
·29·
·30·
那些古老的砖呵!如今已是被经年的风雨磨损得残败不堪了。。。那些锋利的棱角呢,恐怕是被风雨冲刷得早已不知去向。。。
·31·
车轮边,怅然若失的狗狗。。。
·32·
在路上,我也看到,有志同道合者来拍摄这些老胡同的印记。心里头,还是蛮安慰的。
·33·
门楣上的春联儿,我猜,应该是2016年春节刚贴上的。对于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,也许,接受改造计划,还需要一定的心理接受时间。
·34·
笼子中的、小小鸟儿,外面的世界变化得这么快,你、都知道么?
·35·
·37·
·39·
·40·
过去,过不去;未来,来不来。。。春天到了,可是,这与我又有多少关系呢。。。老了,老了额,老了啊。。。
以上图片是我近日拍摄的2016年北京棚户区拆迁改造的重点地区:西城区校场口。其实,内心也是很有感触吧。虽然拆了胡同,就好像是放了一把大火,烧了故乡一望无际的芦苇荡,但是历史总要向前,生活总要向前,这些旧事物也总会被新事物所取代,这都是人世间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……所以,我也只是尽一份本心,来捕捉一些胡同的印记,给我的子孙存下一份最珍贵的回忆,给自己留下一段挥不去的乡愁。
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微博@刑警视觉
微信@刑警视觉
评论